欢迎光临陕西能源赵石畔煤电有限公司网站

今天是

职工文苑
当前位置:  首页  >职工园地>职工文苑

二十五年 “利人利己” 的生命哲学

发布者:管理员发布时间:2025/6/17 10:35:14来源:本站阅读:607字体:[] [默认] []

他将公益情怀深植生活,利用点滴时间持续践行,三十余年躬身实践,在不同地域留下温暖印记。春寒时义务植树,夏日里清理公园,疫情中热心服务,重大灾情前主动捐献,孤寡老人、失学孩童、迁徙的鸟雀都感受过他的善意。而无偿献血,更是他行动中最感动人的篇章。

1999年深秋,他攥着献血宣传单走进采血车。当时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》刚刚实施一年,无偿献血的意义鲜有人知。在有献血经历父亲的鼓励下,他紧张忐忑地挽起袖子。当针尖刺入肘部,储血袋缓缓鼓起,他完成了人生第一次无偿献血,也开启了与公益事业的不解之缘。此后,每次献血他都会留意健康手册,将 “适量献血有益健康” 的知识分享给身边人。尽管偶尔遭受 “白眼” 或言语嘲讽,但他从未动摇 —— 如今53岁的他,红细胞活跃度比同龄人高出约15%,体态相貌年轻十多岁,体检报告上的优良指标与乌黑密实的头发,正是 “无偿献血、利人利己” 的鲜活见证。


2008年汶川大地震,单位组织捐款,想到电视画面中那一幕幕惨烈的场景,他毅然将当月近六百元奖金全部捐给灾区,有同事疑惑,他淡淡回复:“就像血液一样,过段时间就会再有的,这能使灾区人民的生命更坚实”。也是在同一年,他的个人信息录入“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”,成为光荣的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,使血液病等重大疾病患者获得更多重生的希望。

女儿12岁时,第一次跟着爸爸走进献血车,她怯怯站在远处,小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储血包,热情的护士在宽慰着,但依旧紧张地攥湿了宣传单。在成年后毅然加入无偿献血队伍,某次休假相遇,女儿兴奋的邀请他一起去献血,两袋血液并排,父女血型相同,“我们的血属同源,更能有效地救助同一缺血量大的患者呢!”。父女俩同镜献血的照片在朋友圈瞬间刷屏,红心点赞爆满,赞誉评价近百条,他就这样向更多人传递公益理念。

他热衷公益的善举持续感染着身边的人,并不断地向周围扩散。春天在厂区大门的房檐下为燕子搭起护板、旅游时站前广场献血屋前挽起袖子、日喀则地震的捐款、工位台旁全国无偿献血荣誉证书,他一直在有声或无声地宣讲着公益。他的行动感召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无偿献血志愿者行列,先后有几十位同事、朋友受到影响,开始参与无偿献血,而他的女儿也和同学一次次的走向献血屋。在他家有个小斗柜,里面整齐的码放着历年的献血证、荣誉证、公益活动徽章以及一些捐献凭条。偶然打开时,幸福的阳光洒在一家人身上,织成温暖的公益光谱。

二十五年的坚守,三十余次献血,万余毫升热血,棵棵粗壮的树木,天空飞翔的鸟雀,数不清的垃圾捡拾袋…… 这些公益行为在他身上形成奇妙共振。他用自己的方式,让公益表达立体丰盈。他坚信,献血让血液常红,植树让大地常绿,捡拾垃圾让山川常青,这些都是让世界充满爱的方式。父亲已故,红色的基因永在,直到再也举不起铁锹,再也弯不下腰肢,再也挽不起袖子,只因为 “热血未冷,初心不忘”,这是他用半生书写的生命题注。

他就是这样一位以身力行的公益人,用热血与行动诠释着“奉献”的真谛,在时代浪潮中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活传承者,赵石畔煤电一名践行着、散发着真善美人格魅力的职工--李国党。

↑上一篇:没有了!
↓下一篇:桃林四季,青春暖途